种类 |
菌种 名称 |
出菇 温度 (℃) |
菇体特征及优良性状 |
参考价 (元/支、瓶) |
|
母种 |
原种 |
||||
珍 稀 菌 类 |
金福菇 川育1号 |
18-32 |
白色、柄长盖小、丛生、细嫩可口、夏季生产 |
100 |
20 |
杏鲍菇 |
10-20 |
棒状、粗壮、菌肉肥厚、质地脆嫩、口感好 |
30 |
10 |
|
白灵菇 |
8-15 |
手掌形、白色、朵大肉厚、味美 |
50 |
10 |
|
茶树菇 |
15-28 |
菌盖褐色、柄长质脆、味美、香味浓郁 |
30 |
10 |
|
长根菇 |
20-30 |
柄长粗壮、菌盖灰黑色、丛生或单生、细嫩味美 |
50 |
10 |
|
大球盖菇 |
10-26 |
生熟料栽培均可、适应性强、细嫩味美 |
50 |
10 |
|
灰树花 |
18-28 |
灰白色至灰褐色、丛生、味美 |
50 |
10 |
|
滑菇 |
7-20 |
菌盖半球形、橙黄色、有粘液、肉质细嫩、味美 |
30 |
10 |
|
姬松茸 |
20-26 |
黄褐色、有鳞片、丛生、兼具药用价值 |
50 |
10 |
|
真姬菇 |
10-17 |
盖灰褐色、有斑点、脆嫩味美、白玉菇白色、无斑点、柄长 |
50 |
10 |
|
黄伞 |
10-22 |
橙黄色、有鳞片、柄长、脆嫩味美 |
30 |
10 |
|
大斗菇 |
25-30 |
菌盖漏斗状、盖大、柄长、夏季栽培 |
30 |
10 |
|
柱状田头菇 |
15-28 |
菌盖半球形、浅褐色、脆嫩味美 |
30 |
10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从60年代开始从事微生物领域的研究和推广工作,70年代从事以蘑菇为主的食用菌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到80年代已发展到涉及平菇、金针菇、灰树花、香菇、竹荪、黄背木耳等20余个品种的选育、高产栽培及液体菌种等综合研究领域,到90年代,建立了农业部定点的四川省食用菌菌种场,成立了以科研、生产、贸易一体化的四川金地菌类有限责任公司。现在专业从事食(药)用菌科研、开发的职工达50余人,其中研究员(教授)6人、副研究员(副教授)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4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8人,出国进修与合作研究8人。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农业部、四川省等纵向科研课题80余项,其它横向科技开发20余项;获得科技成果20余项,其中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一等奖3项;在国内外已公开发表论文300余篇。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西部最大的食(药)用菌研究开发中心。
主要研究人员:甘炳成:董事长、双硕士;郑林用:研究员、博士;黄忠乾:总经理、副研究员;姜邻:副总经理、副研究员;谭伟:副总经理、研究员;王勇:副总经理、副研究员;彭卫红:研究员、博士;王波:研究员;肖在勤:研究员;唐利民:副研究员;杨俊辉:高级农艺师;谢丽源:博士;唐杰:博士;何晓兰:博士;贾定洪:博士;吴翔:博士;周洁:硕士。
特别提示:①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编号:川菌种生经许字2012第0001号;②根据2006农业部《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的规定,从事菌种生产经营的单位个人,其设备设施、厂房设置和建造应符合农业部《食用菌生产技术规程》(NY/T528-2002)的要求,并取得《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③食(药)用菌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菌种转接总次数;④不应将本菌种简介视为栽培技术资料,种植户初次栽培,请进行适应性栽培试验。(2013年5月6日版)
金福菇菌种
川杏鲍菇2号菌种,国品认菌2007040
杏鲍菇川选1号菌种,国品认菌2007041
白灵菇菌种
茶树菇菌种
柱状田头菇菌种
长根菇菌种
大球盖菇1号菌种,国品认菌2008049
灰树花菌种
滑菇菌种
姬松茸菌种
真姬菇(蟹味菇)菌种
黄伞菌种
大斗菇(猪肚菇)菌种
荷叶肥脚菇菌种,川审菌2006 00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