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8日,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毛木耳与药用菌栽培岗位、四川食用菌创新团队、什邡市农业局和湔氐镇食用菌协会,在什邡市湔氐镇桐林村联合开展“毛木耳无公害精准化栽培技术现场培训会”。此次会议有来自各村的耳农代表及协会成员70余人参加,共发放栽培技术资料100余份,取得了极好的培训效果。
现场培训在国省食用菌体系共同建设的“毛木耳精准化栽培技术试验及示范基地”召开,该基地集成了国省食用菌团队数年来对毛木耳品种、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集中展示了包括选用0.003cm的菌膜厚度、3%~4%的石灰(彭州膨胀灰)用量、不添加硫酸镁和磷酸二氢钾等矿质元素、16℃~20℃温度下培养菌袋、用经过净化消毒后的水进行出耳喷水、采用新型的拌料机和装袋机进行菌袋生产、频振灯和黄板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出耳棚综合改造和微喷灌水分管理共9项技术,取得了节本、节能、增效、增产、增收的良好效果。
会上,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毛木耳与药用菌栽培岗位成员、四川食用菌创新团队栽培岗位专家黄忠乾,什邡市经作站站长戴怀斌和湔氐镇食用菌协会会长张文平,带领耳农在基地现场参观学习,切身体会各项技术的成效,并逐一向耳农介绍了9项技术的内容、原理、效果等,同时邀请示范户分享自己在运用“毛木耳无公害精准化栽培技术”前后的体会和感想。参会耳农在听取专家讲解的同时,也亲眼看到了新技术的效果,从而理论联系实际,再加上专家的现场答疑,培训效果显著,大家反响强烈,纷纷表示愿意学习并运用新技术进行生产及管理。此次培训会对于提高当地食用菌栽培技术水平、指导地方食用菌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四川省农科院土肥所、四川食用菌创新团队 黄忠乾、苗人云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