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3日,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及他的科研团队来到双流县籍田镇考察了四川省农科院水产所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稻-渔’耦合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基地,调研稻田种养殖工作,指导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推广。四川省农科院副院长任光俊研究员及水产所所长杜军研究员等陪同并介绍了项目实施情况。
9月3日上午,就如何促进四川农业发展,袁隆平院士及他的科研团队与省、市、县领导及涉农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主任赵炳然就“两系”杂交稻在四川的研发及平台建设、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稻-渔’耦合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天府新区高科农业示范园项目进展情况作了汇报。袁院士对各项目给予了肯定,希望四川省各级部门大力支持项目建设,为超级杂交水稻亩产实现1000公斤奠定基础。
随后,袁隆平院士来到籍田镇,视察了落户于“天府新区高科农业示范园”的“稻-渔”耦合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双流示范基地建设进展,仔细询问和查看了稻田养鱼和稻田养蛙的生产情况,项目首席专家杜军研究员就稻田种养品种、关键技术和在省内外的示范推广情况做了详细的介绍。
“稻-渔”耦合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是农业部于2012年启动的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品养殖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实现稻鱼、稻蟹、稻虾、稻鳖共生,种植、养殖相互促进,综合效益大幅提升的一种新技术模式,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优点,可以实现“一地多用、一举多得、一季多收”,对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为社会提供优质安全粮食和水产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双流示范基地占地165.7亩,采用“稻-鱼”、“稻-蛙”模式,共展示早、中、晚熟超级稻12个品种,选育水产品种5个。
9月3日下午,袁隆平院士还专门为在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农业研究者作了题为“超级杂交稻育种新进展与新思路”的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