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和生核所分别培育的杂交水稻陵优5240、泸优1618和小麦新品种川辐6号等农作物新品种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12年审定。
一、水稻
1.“陵优5240” 是由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和重庆市涪陵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选育,并通过重庆市2012年审定的杂交稻新品种(审定编号为“渝审稻2012004”)。 “陵优5240”属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在亩栽秧1.2万窝的密度下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在海拔400米以下区域为144~165天,400米以上区域为154~171天,平均159.8天,比对照Ⅱ优838长0.3天。株高平均113.9厘米,株型较紧凑,剑叶直立,分蘖力中等。亩有效穗数13.59万穗,穗平着粒数180.1粒,结实率86.98%,千粒重28.12克。“陵优5240”两年区试,10个点次增产,3个点次减产,产量变幅441.5~644.8公斤,平均亩产574.66公斤,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55%。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6.5公斤,比对照Ⅱ优838 增产6.63%。两年区试和生产试验增产点率83.3%。
2.“泸优1618” 是由四川省农科院生核所培育的水稻新组合,并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12年审定(审定编号为“渝审稻2012012”)。“泸优1618”属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在亩栽秧1.2万窝的密度下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在海拔400米以下区域为150~164天,400米以上区域为160~173天,平均161.3天,比对照Ⅱ优838长0.7天。株高平均123.8厘米,株高较高,株型较紧凑,剑叶直立,分蘖力较强。亩有效穗数14.0万穗,穗平着粒数181.5粒,结实率86.01%,千粒重30.59克。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6.8公斤,比对照Ⅱ优838 增产6.76%。适宜重庆市海拔800米以下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二、小麦
“川辐6号”是由四川省农科院生核所采用“贵农21×4165”F1代辐射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并并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12年审定(审定编号为“渝审麦2012001”)。其全生育期181~193天,平均186天,比对照渝麦7号晚4天。分蘖力中等,株高92.5厘米,穗方形,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转色落黄好,易脱粒。有效穗18.86万/亩,成穗率70.5%,穗粒数38.6粒/穗,千粒重45.7克。高抗条锈病。产量变幅226.68~333.57公斤,平均亩产280.48公斤,比对照渝麦7号增产5.12%。适宜重庆市中低山区种植。
以上水稻和小麦新品种在重庆市的审定,表明了四川省农科院的农作物新品种产量高、适应性好,不仅能在四川推广应用,而且也能在西南地区应用,可为四川仍至西南地区粮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