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食用菌网欢迎您!咨询热线:028-84504291 返回首页|设为主页|加入收藏|在线反馈
新闻动态
最新公告
联系我们
四川金地菌类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狮子山路4号
联系电话:028-84504575
电子邮箱:scjindi@163.com
行业新闻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我省秸秆营养钵的应用现状及示范推广建议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2-10-22

       秸秆营养钵是利用粉碎的作物秸秆为原料,采用新工艺、集成新材料液压而成(简称秸秆钵),是山西省农科院研制的863计划科技成果。目前,在我省简阳、宣汉、大英、南溪、龙马潭等地示范应用的玉米秸秆钵,是四川省农科院2006年从山西省农科院引进,并结合四川玉米生产特点消化创新后的新产品。经过近几年的研究示范表明,该成果已具备在全省推广的条件。

 

一、引进消化创新过程

 

       我省近2000万亩玉米,大多种植在“酸、粘、瘦、薄”的坡耕地上。抓好“三苗”(苗全、苗壮、苗齐)是决定我省玉米能否增产的关键。育苗移栽技术是四川推广应用时间最长、保“三苗”效果最好的技术。但是,传统的肥团、方块、软盘、塑料杯等育苗移栽技术费工、费力,应用面积从1997年的84.7%下降到现在的45%左右,导致玉米播栽环节日趋粗放。如何继承育苗移栽的技术优势,研发一套适应当前和今后玉米生产的播栽新技术,一直是四川省农科院玉米科研人员探索的重点课题。当我院科技人员得知,山西省农科院为提高干旱区林果、花卉苗木移栽成活率,用作物秸秆和粘合剂研发出“秸秆营养钵”后,立即引进此项新产品,并在玉米生产上进行了消化创新。目前已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1.将苗木钵改造为玉米用秸秆钵  通过与山西省农科院合作,在反复研究和示范的基础上,将苗木钵的直径和高度由15~20厘米改为5~7厘米,以降低成本,并满足玉米种植的要求。

 

2.中试与示范推广  四川省农科院在简阳节水农业基地,以及我省西昌、宣汉、大英、南溪、古蔺和贵州、重庆、云南、广西等地开展多点试验与示范,研究秸秆钵的增产增收效果和配套技术。2010年3月19日,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在西昌组织召开了“西南地区及四川旱区抗旱播种现场观摩会”,秸秆钵的抗旱增产效果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肯定。

 

3.创新发展  2008年我院自筹经费设置了“秸秆营养钵研发与应用”自研课题,联合四川省农机院、禾力宝生物肥料公司(以有机物料生产新型肥料为主的规模企业)等单位开展联合攻关。用微生物发酵秸秆替代原来的高分子粘合剂,以降低成本和对减轻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将微肥、吸水剂、杀虫杀菌剂集成在钵体上,一次性完成玉米苗期简化管理。目前,我院专家计划在省财政专项支持下,将杯状钵改为积木块状或者丸化等形状,以适应机械化播种需要。

 

二、增产增收效果及原因

 

       我院的研究表明,秸秆钵有利于提高玉米成苗率、整齐度,减少劳动力投入,比挖窝直播增产6.1%,与塑料营养杯育苗移栽产量相当(平均增产2.1%),但可减少移栽时去掉和回收塑料杯的用工。玉米秸秆钵增产增收的原因体现在三个方面:

 

1.有利于保证“三苗” 秸秆钵育苗能有效提高玉米幼苗质量,幼苗根系总长度和总根数较传统技术育苗分别增加5%和4.5%,茎秆直径增加12.3%。移栽幼苗时不需从营养杯中取苗,不伤玉米根系,直接移栽,无缓苗期。大田成活率较肥团、塑料杯等传统育苗技术平均提高5.3个百分点,较挖窝直播提高25个百分点,株高整齐度分别提高10%、45%。

 

2.抗旱节本增产  秸秆钵由秸秆制成,加上吸水剂,在玉米根区自然形成“有机团”和“吸水团聚体”,能有效吸收土壤水和雨水,满足玉米幼苗生长,在干旱条件下平均增产10%以上。2009~2010年连续两年在简阳市清风、芦葭镇示范应用,玉米平均亩产700公斤,较对照增产15%,每亩节约成本21元,增收节支共204元。2010年冬春干旱气候条件下,在旱坡地上的油菜试验表明,秸秆钵直播油菜较挖窝直播油菜亩增产油菜籽9.4公斤、增4.7%;2011年的试验再次证明了秸秆钵直播油菜的增产效果。

 

3.有利于秸秆等有机物料还田  以种植1亩玉米使用3000~4000个秸秆钵,每个秸秆钵重15克计,每亩还田干秸秆60~80公斤,相当于鲜秸秆就地还田300~400公斤。1000万亩玉米应用300亿个秸秆钵,这等于30亿公斤秸秆还田(即全省40%以上的玉米秸秆还田)。若在制成前采用微生物发酵处理秸秆后,再和菌渣、草炭等农村废弃资源掺合制成秸秆钵,将降低环境污染,变废为宝。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途径

 

1.产销分离,一次性投入大  由于目前我省尚未建立秸秆钵加工生产线,示范应用产品需要从山西发回,每个秸秆钵到我省田间的生产成本高,而且难以转化我省的农业秸秆资源。因此,要加强秸秆钵生产工艺和生产方式的改进,实现本地化生产。

 

2.配套技术的掌握程度,严重影响使用效果  在试验和示范中发现,不同试验点、不同农户,应用秸秆钵后增产、减产的效果并存。主要原因在于钵中装土质量、种子放置深度、播后浇水多少等均有影响,特别是采用秸秆钵直播处理,钵体掩埋深度及与土壤的融合情况,严重影响玉米成苗率、整齐度和产量。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不同类型区配套技术的研究,以及应用推广中对农户的技术培训。

 

3.产品单一,影响规模化应用  目前示范应用的秸秆钵,只是用秸秆钵代替了软盘、塑料杯育苗,稳定了育苗移栽面积,解决了秸秆利用和塑料对环境污染的问题。然而,对大面积直播以及正在推进的机耕机播技术缺乏有效支撑,功能和规格单一,难以满足我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急需研发多功能、多样化的秸秆钵新产品。

 

四、下一步打算与建议

 

1.降低成本,加强中试与示范推广  采用微生物发酵秸秆成型生产工艺替代生产成本高的粘合剂,省内建厂批量生产,直接从“车间”到“田间”,可大大降低成本。同时针对不同的生产区域特点,不断总结和完善使用技术,形成技术规范。

 

2.设立秸秆农用产品研发专项  季节性干旱是我省玉米提质增产的第一制约因素。秸秆、有机肥、农村生活渣料是农业农村废弃资源开发的重点与难点。建议在四川省农科院自研课题基础上,整合我省产、学、研优势力量,设立“秸秆农用产品研发与应用”科技专项,完善玉米用秸秆钵生产工艺和技术体系,开发更多的、适合多种农作物的抗旱增产环保的秸秆新产品。

 

3.扶持秸秆钵加工产业发展  秸秆钵加工原料可用作物秸秆、农村有机肥和生活渣料,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建议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调动社会资金,加强政策倾斜,扶持专业户或合作社建立秸秆农用产品加工厂,就地批量生产秸秆钵,促进农村废弃资源开发利用,培植农村产业新的增长点,增加就业机会。随着油菜、小麦、蔬菜、果树等主要农作物的秸秆新产品研发应用,预计其年产值可超过100亿元。

网站首页|平台机构|专家团队|科研成果|资质荣誉|食药用菌|菌种菌材|栽培技术|种植基地|营销网络|新闻动态|咨询服务

Copyright © Sichuan Jindi Fungu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金地菌类有限责任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0011747号-1
电话:028-84504575     传真:028-84787971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狮子山路4号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原微生物研究室

技术支持:成都顶呱呱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164号